這個互動的地圖羅列 31 個香港水域內海洋生態熱點的資料。
海洋生態熱點是一些擁有具代表性、罕見或受威脅的海洋物種及棲息地的區域,有保育及科研價值。
專家小組︰由超過 30 位本地的海洋生物專家所組成。
準則︰評選「生態熱點」過程應用了聯合國環境規劃處《生物多樣性公約》中 6 個全球認可、用作評核「具有重要生態或生物意義的海洋區域」(EBSAs) 的科學準則。由於要切合並應用於香港實際的海洋環境,這些準則被稍微調整。
過程︰專家小組利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及最新的科研數據,就香港水域內的數十個地點,對每個準則依「高、中、低」三個級別評分。
每個地點的範圍以生物棲息地、水深、物種分佈及其他特點而釐定。專家小組同時亦會就各地點的特色和功能作出獨立而非相對性的評估。
該地點只要在 6 個準則中有至少 1 個被評為「高」,就會被確認為「海洋生態熱點」。
現時所選出的31個「海洋生態熱點」已被專家小組通過,及被《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態及生物重要海域」提供科學及技術專業知識的外部顧問 Piers Dunstan 博士作最後審核。
保育這些海洋生態熱點能為人類及生態帶來眾多益處:
現時已成立及擬建的海洋保護區僅覆蓋少於 6% 的香港水域,遠 少於「生物多樣性公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中所建議的最少 10% 的海岸及海洋面積,尤其保育價值高的位置。
WWF 下一步的工作是揀選需要優先保護及管理的海洋生態熱點 ,並就這些地區向政府建議保育措施,包括設立有禁捕區的海洋保護區。
只要我們同心協力,保護海洋生態熱點就能為海洋帶來希望。
這些地區具有(一)獨特(「僅此唯一」)、稀有(只出現在少數地方)或本地特有的物種、種群或群落,和/或(二)獨特、稀有或特有的生境或生態系統。
例子:印洲塘
此熱點擁有全港最大、面積達兩公頃的矮大葉藻床,為各種海洋生物包括幼魚、海螺和海膽提供庇護所及食物。
種群生存和成長所需的地區。
例子:東涌灣
該處的泥灘是成年馬蹄蟹交配及產卵地點,而年幼馬蹄蟹會在泥灘上生活數年,直至成長後才會回到海中生活。
具有受威脅、瀕危或數目減少的物種生存和恢復所需生境的地區,或有大量此類物種聚集的地區。
例子:深灣
這個位於南丫島的海灣是近年香港唯一有瀕危綠海龜會來產卵的地方。
在這些地區,功能上脆弱(人類活動或自然事件極易造成其退化或耗竭)或恢復緩慢的敏感生境、群落生境或物種的比例較高。
例子:娥眉洲
這裏某些石珊瑚品種每年生長少於 1 厘米,需用上過百年時間才達至現有的體積 (約一米高),因此如受損,將需很長的時間才能復原。
有相對較高的生態系統、生境、種群或物種多樣性,或有較高遺傳多樣性的地區。
例子:石牛洲及打浪排
這兩個地方擁有色彩繽紛、奇特及多樣化的海洋生態,包括超過 75 種珊瑚魚、15 種軟珊瑚、25 種柳珊瑚、6 種黑珊瑚及 3 種燕鷗。
由於沒有或只有較低程度的人為干擾或破壞,而保持了相對較高自然度的地區。
例子:鶴咀
自 1996 年鶴咀已被劃為海岸保護區,旨在保育、科研及教育。為保護區內重要生物及其生境,所有康樂及漁業活動都不得在區內進行,因此成功保留其完整性。
請旋轉你的設備來瀏覽本網站
請更新你的 IE 瀏覽器以瀏覽本網站